让我产生这样的意识的不只是一个瞬间,是很多个瞬间的结合。
10年前从县级市来到了成都上学,那个时候起我惊讶地发现我和身边的人的差距不只是穿着打扮,不只是口音也不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最让我震惊的是我和身边稍微优秀一些的人的最大差距在于我们的思维与观念。
老家,班上的孩子课间课上手里都是游戏王战斗卡或者各种零食,而他们放学后的娱乐方式也是千篇一律的网吧连连坐。
而到了新的班级,大多数人都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我没见过去网吧的(可能有成都对网吧实名制上网管制更严的原因),有同学放学后去参加兴趣班,学画画,学插花,也有学霸去参加奥数培训(虽然我一直不认同强制性让所有学生学习奥数,但是奥数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益的),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看似过了一个很平淡的周末,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跟着父母去了山区帮助那里的贫困学生或是临近在自己的小区里帮助清洁工阿姨打扫。(这种观念和思维也跟我在的学校校风好,家长们本身的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关系。)
即使是十年后的现在,我也不敢说老家的大多数孩子们有“助人为乐”,“合理规划时间”,“拥有社会责任感“这些特质。我没有嫌弃和批判我的老家,也不去讨论造成这种现状的各种原因。
与其说是这些瞬间让我意识到自己不再可以挥霍时光,不如说是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之前都是在挥霍时光。
作为转换成长环境的受益者,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老师,同学和每一个曾帮助过我的人。以上。
Comments